闲聊web3应用的“护城河”

什么是护城河?先有城,才有护城河。在城镇外修筑护城河,能更好的防御敌人进攻。

“护城河”通常拿来比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靠这个来构建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防止对手超越自己。

最早提出护城河概念的应该是巴菲特老爷子,他喜欢购买有护城河的公司,比如可口可乐的配方。

在传统商业领域,护城河很多时候代表的是一种垄断地位,可能是特许经营权,或者是别人无法获得的配方。它的特点是隐蔽的知识,别人无法获得,从而形成垄断,也就是护城河。

啰嗦下前互联网时代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可以被快速的免费复制和传播,类似传统商业里的垄断很难形成。

经常有人说,你这个软件产品,功能非常简单,我找几个大学生就能抄过来。尤其是面向消费者的软件,很难有版权的保护。

一个软件的所有配方都摆在面上,很难隐藏起来,也就没有了隐蔽的知识保护。这时候,传统的护城河模式无法保护产品的商业利益。

那互联网公司的护城河如何构建呢?

在早期,其实大家也不知道如何构建,速度决定轮,乱拳打死老师傅,先快速发展再说。

这也是互联网行业的特点,信息都是公开的,如果有一个好的创意,马上会有很多人来跟风竞争。

所以,就看谁跑得快,烧钱是为了快速获得用户,试验自己的产品逻辑。

有很多死掉的企业,不是产品不行,是钱烧没了。但烧钱终究烧不出护城河。

最后大家做着做着就发现,原来做互联网产品有两个马爸爸。

打开我们的手机,看看第一屏的APP有哪些是放了10年的,这里大部分人的选项应该有微信和支付宝。

有人说互联网产品的护城河是网络效应和数据智能,那也是发展了这么多年后形成相对的信息垄断的后置答案。

那些年,几乎每一年都有一个创业百家大战,团购、打车、单车、直播等等。最后这些新方向跑出来的企业,大多也都归顺了两个爸爸。

回头看,主要还是因为那两大企业有入口级的流量。这些流量,可以看做互联网的护城河。

流量是什么?是用户认知的投射。

用户认知是怎么形成的?很多时候就是被一个一个的二维码驯化出来的。

信息时代的护城河

我们说传统企业靠隐蔽的知识构筑护城河。

信息时代,靠的是开放的知识构筑护城河,这个开放的知识就是用户的认知。

每一个产品都是为了解决用户的某种需求而创造的,当用户使用产品时,就建立了用户与需求的链接。

比如饿了想吃外卖,就会打开美团。想看八卦就打开微博,无聊想刷剧就打开B站。

比如早期的陌陌,它的定位就是约x,那有这方面需求的用户,第一时间自然会打开陌陌。早期的微信附近人,也有类似的功能。

为了满足用户某一种需求,会有很多APP来做这个功能,一开始会有大量企业都来做,做到最后基本就剩一两家。

为什么会死掉那么多?核心还是用户的认知带宽是有限的。

在竞争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企业抓住了最核心的用户痛点,做好了服务,让用户有了非常愉悦的体验。

这样用户就懒得再去用其他类似的APP了,毕竟选择是有成本的,用户选择时的心理成本是非常高的,一旦用户认可了一个产品,他有这方面需求时几乎就是顺手的事。

占领越多用户的认知空间,就建立了更多的用户和需求的链接,从而形成了一堵看不见的护城河。

这个模型里,能很好的解决用户的需求至关重要,用户要的是短平快,最好是免费的高品质服务。

对于不同的需求,资源的影响也很关键,所以有些互联网应用也搞起了资源垄断那一套。

因为只有你这有独家资源,用户去别的地方解决不了需求。这时用户认知会降格处理,需求第一,体验第二。

在这一过程中,先发优势非常重要,因为先发就意味着能占领更多的用户认知,用户是懒的,一旦他们的续期被很好满足,后来者想要改变就要花更多的营销成本。

这时先发者如果也同样的对营销的对冲,后来者就很难超越。

WEB3应用的护城河

叨叨半天,来说下本文的重点。

先来说下web3的早期阶段,也就是加密市场的本质需求是什么,用户为什么来这里。

其实早期用户来这里,大部分都是为了投机。投机是web3早期市场的最本质需求。

投机最直接的就是炒b,所以早期最火热的web3应用就是交易所。

用户一有想买xx的想法(需求),就想到在xx可以买到(认知),这时用户就会打开这个应用(链接)。

从这个需求链条里我们可以看到,早期这些jys的竞争力,就来源于对投机需求的更好满足。比如有更多的b,更好的价格,更好的深度,更加安全等等。

一旦用户使用习惯了这些jys,他们就建立了用户认知的护城河。这种用户固有认知,是比较难被打破的,除非遇到类似监管等意外事件。

投机需求的第一认知投射就是交易,炒b,炒土狗,几个词说的一回事。

早些时候交易只能在jys实现,但后来有了uniswap。

uniswap的护城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土狗的lanchpad(土狗乐园)。

jys上b是比较慢的,而且还需要一堆复杂流程。但uniswap不一样,启动一个池子非常快,用户随时可以交易。

在2020年DeFi summer时,很多新b只有在uniswap可以买到,很多只会用jys的用户,学会了使用uniswap,这些用户到现在,可能也只是会使用uniswap这类应用。其他DeFi都没用过。

现在你问一个用户在哪能买到abc,大部分直觉上也会说uniswap。这就是用户的认知被牢牢的占领了。

即便像有1inch这种聚合器,但大部分用户根本不知道,没形成认知反射。

所以在去中心化交易这个赛道上,那些研究更好的无滑点、无损、单边做市啥的都没用,那些影响不了用户对投机需求的认知投射。

有认知还不足够建立牢固的护城河,创新和体验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要一直创新,要一直提供好的体验。

在这一点上,uniswap做的还是蛮好。它提供了widget,让用户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交易,它可以被集成在几乎任何应用里。

体验也会加强用户的认知,反过来又会强化需求的链接,进而形成护城河的正反馈。

所以,目前在web3应用里,想到交易,要么是jys,要么是uniswap,他们是有真实需求支撑的护城河。

其他类别的需求,多少都会有一些更专业的知识需要用户掌握,所以护城河的构建就不是那么容易。不像jys那么容易。

比如DeFi,用户需求了解资产存在哪,要用啥钱包,这些是需要一个学习路径的,在体验后,甚至是在损失资产后,才会真正建立起一个牢固的认知。

一旦这种认知建立,也会更牢固,因为设计资产的自我保管,因此一旦熟悉一个模式,就很难去变动。

在这个需求链条里,我个人认为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大部分的应用,都是会依靠安全来构建自己的第一道护城河。其次,才是更好的满足需求。

安全需要时间的变量,所以运营时间更长,安全事件更少的应用/链,慢慢的会积累更多的用户认知,相应的也会构建更深的护城河。

从这个角度思考,以太坊在很长时间里都很难被超越了。

总结

好吧,看起来最终就是吹了下以太坊和uniswap~


Subscribe to 不确定思维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